1
《轉(zhuǎn)貼》
360噸重的海底電纜盤被吊上了鋪設海底電纜的專用船上
18日上午,22萬伏廈門電力進島第一通道(海纜)擴建工程國內(nèi)最粗的電纜從東渡碼頭開始運往集美,預計26日開始下海。
據(jù)介紹,電力進島第一信道擴建工程總投資達5.32億元,電纜將從集美22萬伏英春變電站出發(fā),經(jīng)過架空線和一段陸地電纜,到達集美側(cè)海域,隨后在集美大橋靠廈門大橋200多米處的海域下海,在集美大橋島內(nèi)側(cè)靠西門大橋200米左右的海域上岸,再通過陸地電纜到達島內(nèi)22萬伏圍里變電站。
整個擴建工程竣工后,將提高廈門電網(wǎng)向島內(nèi)的輸送能力,對提高廈門島的供電可靠性發(fā)揮重大作用。
【揭秘】
一個電纜盤360噸重
昨天(18日)上午,在東渡碼頭,電纜浮吊工作全面展開。由于電纜整盤包裹起來,記者并未看到大腿粗電纜的"廬山正面目"。
據(jù)該項目負責人江經(jīng)理介紹,該項目將使用三盤電纜,每盤電纜的重量達360噸,長4公里,電纜外徑172毫米,足足有大腿粗,大約每米電纜就有87公斤重。這批電纜從日本原裝進口,總價值達17.7億日元。2009年10月31日以專船運輸?shù)男问綇娜毡救樟⒏鄢霭l(fā),歷時6天時間,于2009年11月5日順利靠泊廈門東渡碼頭!
4公里沒有一個接頭
這些電纜不僅外表粗大,在技術(shù)含量方面也相當高,4公里長的電纜沒有一個接頭。
省電力公司該項目王總設計師告訴記者,這批海底電纜主絕緣采用PPLP復合紙絕緣,是國內(nèi)第一條220千伏PPLP復合紙絕緣海底電纜。與普通紙絕緣相比,電纜長期允許運行溫度由80℃提高到了85℃,可以降低海纜絕緣損耗50%,提高送電容量8.5%。最特別的是,這種電纜是沒有接頭的,提高了安全性。
此外,由于是目前國內(nèi)最大截面的海底電纜,其送電容量達600萬千伏安,與采用雙分裂海纜相比,可少占用海域面積37.5公頃。
敷設船全國僅一艘
在東渡碼頭,一艘?吭诖a頭的大型船只吸引了記者的注意。原來,這是全國唯一的敷設船,整整歷時9天9夜從上海來到廈門海域。
敷設船總長60米,寬22米,可載重1000噸,專門用于鋪海底光電纜。船頭的藍色敷設機可以升降,船中部有一個大型的紅色轉(zhuǎn)盤,直徑達16米,載重1500噸,用于放電纜。轉(zhuǎn)盤的前方有一條很像過山車軌道的半"S"形白色欄桿,據(jù)介紹,電纜就是通過這些白色欄桿傳送到敷設機上送入海底的。
據(jù)悉這批電纜從日本進口,總價值達數(shù)十億日元。
